数字化生存 cover

数字化生存

没死 ≠ 活着

人有选择的权利,人通过选择获得自己的本质。——让-保罗·萨特

时常在公共场合看到随地吐痰的人,我不禁好奇,这些人会在自己家的客厅随地吐痰吗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,因为这样做会给自己或家人带来额外的清洁任务。正因为他们不认为这些公共空间是“属于自己”的,所以维护这些空间就不被视为他们的“责任”。同样,等待服务员收拾的盘子,以及在公园或街道上随意丢垃圾的行为,也反映了类似的心态。

这正如我们在讨论数字化生存时所面对的核心问题。数字化的过程,其实是在不断扩展我们的个人边界。但如果我们在踏入数字化领域的同时,仍然认为我们的责任仅限于“自家”范围内,那么实际上我们还没有真正进入数字化的世界。

数字工具背后的责任感

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把数字化工具仅当作辅助,却忽略了自己在数字世界中的责任惯性,这种惯性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。想想你的硬盘有多久没有整理了?你的邮箱中尘封堆积的邮件有多少?你收藏的一堆电子书、幻灯片、视频电影是否还停留在某个几乎被遗忘的角落里?

在细节中扩展内在稳定性

或许你会说,这也太累了吧。但我想强调的是,恰恰是在一遍一遍整理的过程中,数字化的基石才会浮现出来。

在虚拟世界中,我们太容易被信息的洪流所淹没,缺乏一个稳定的基石。我们常常被厂商提供的“便利”所吸引,却忽略了真正的数字化生存需要什么。你会发现,在虚拟世界中,最稳定的往往只是你的手机号和电子邮箱地址。我相信,每个人的数字化生存都需要在纠结与取舍中,从这些基本的连接点逐步生长出来。

然而,这并不是终点,而是一个起点。你的手机号和电子邮箱只是你在数字世界中的“身份证”,是你与这个广袤虚拟世界的基本连接点。真正的数字化生存远不止于此,它要求我们从这些基本的连接点出发,构建出更为稳固、更有意义的数字化基石。

在数字化的世界里,创造变得如此方便,但这种便利也意味着更容易的遗忘与丢弃。想想手机的拍照功能,它让你轻而易举地记录生活的片段,但这种方便并不一定让你更好地理解图像、瞬间、场景和光影。你可能拍了无数张数码照片,但摄影技术和对生活的理解却没有任何进步。而在胶片摄影中,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一种投入——金钱、时间、等待的投入。

在意,才是扩展的关键

这种在意使得你不断思考所看到的世界,而这种思考正是我们扩展到更大范围的关键。

所以,如果你准备开始整理和舍弃虚拟世界中的某些部分,你会从哪里着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