愿你的余生皆是花期
一个乐观的人看到花开会感叹生命的绽放,一个悲观的人看到花开会感叹生命逐渐凋零。你说他们这两个观点对吗?其实都对。前几天参与了一个培训,老师让学员们把自己的问题都写在报事贴上,我以为老师在某个时间会以老师的身份给我们尝试解答。但神奇的事情是,老师竟然完全不回答问题停车场中的任何问题。
这让我想起了佛学中的“三千大千世界”(小千、中千、大千世界),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一个世界。对于某些问题,我们寻求协助,寻求共识,寻求一致。对于另外一些问题,其实是是我们自己世界的问题。我们尝试探索,尝试给出一些答案,基于这些答案又进行一些思考。这些问题根本与他人无关,只与自己有关。
老师的这种“不管不顾”的方式让我对于平常课堂上输出的“鲜明观点”思维惯性引起更多的思考。如同萨古鲁说的一样,我们说的不是观点,而是一个一个的结论。这是否就是一种新型的同理状态呢?经过教练培训的捶打之后,我习惯性的寻找哪些有趣且更深入的问题,但这是否某种意义上打破了这种同理状态呢?这样的思考空间,如同教练过程中的留白一样,让我不停的品味这留白,以及我会如何面对这种留白,我也在尝试品味如果当时老师直接回答这些问题之后的状态。
回到花开或花谢,我们的头脑更善于计算我们自己关注的未来。对于想到花开的人,我们与他们一起感叹绽放;对于想到花谢的人,我们与他们一起感叹生命的凋零。我找到了阿德勒所说的我们不介入他人问题的感觉,单纯的没有角色的陪伴。完全退去角色的接受之后,存在(Being)可能才会浮现。
不管怎么说,你不能否认对于这朵花的话,这个时间片段是花期。所以……
愿你的余生皆是花期……
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