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错,被你猜到了。我就是要蹭《思考,快与慢》的名字。在这本书中提出一个概念就是,系统1是冲动凭直觉的,而系统2是具备推理能力,它很谨慎。 注意力是有限的,精心分配这些资源至关重要。
大脑倾向优先使用系统1(快),仅在必要时才激活系统2(慢),这是一种演化出的能量节约机制。同样,我们自然倾向于快速浏览而非深度阅读,因为这更节约认知资源。
如果把人想象成一个与世界交互的信息个体的话。我们频繁经历输入、处理、输出。在处理(思考)之前,其实我们的输入更为关键,垃圾进自然垃圾出。
对于我来说,从 readwise 阅读的大部分内容(包括书籍、PDF、RSS)都可以归纳到快阅读之中。x.com 的内容也是。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保持认知的开放度,我会品味到底我喜欢哪些内容更多,我想要慢阅读哪些领域的书籍。我最近也使用AI来提高自己快速阅读的速度。这部分有点类似泛读。关键点在于:
快阅读:是否有更多有趣的观点和思路?
当我发现快阅读没有很多有趣的内容的时候,我就会尝试用别的思路获取内容。比如,我订阅的少数派的RSS,就让我快速的阅读完发布的所有内容。另外我也使用Dia浏览器的AI总结功能快速阅读更多的知识,甚至用AI总结Youtube的视频。这些都是快阅读的一部分。快阅读就是你接触到信息的第一步。
如果你看过《阅读超过自己需要的书籍》,自己的阅读列表其实是慢阅读的列表。在慢阅读中,我们沉浸在一个上下文中,停留与聚焦我们的专注度。
虽然翻译的可能很烂,或书籍本身就不太精彩。但这没关系,慢阅读同样需要量变到质变的。所以找到喜欢看的书,(坚持)看下去是重要的。
这时候你会问:短视频是否是一种快阅读呢?
我觉得部分吧,但整体是不一样的:
就如同《为什么是博客而不是微信公众号》写的一样,现在很多内容基于推送,而不是订阅了。所以我快阅读的内容也逐渐逃离公众号。
好了,总结一下用到的一些工具,如果你想开始你的快阅读:
快阅读工具
Keep reading with a 7-day free trial
Subscribe to 思维发条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