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时不时地去一个盲人师傅那里按摩,虽然次数不少,但身体还不是很受力,酸痛感还是经常出现。我好奇的问师傅,为什么我不受力啊,师傅说:
受力,其实你是僵硬麻木了……
哦,这样啊。好像“受力”在推拿按摩的地方是一个厉害的象征,但这样想的话确实是这个道理。按摩的目的其实就是通过酸痛刺激我们,让我们被动的运动。频率高,时间长的话,反而让我们更加僵硬和麻木。
我继续追查这个事情,发现一个概念:
感知疲劳(Sensory fatigue)
它指的是感官(如视觉、听觉、嗅觉等)在长时间或重复的刺激下,逐渐变得不敏感或反应减弱的状态。这种疲劳是因为大脑为了避免过度的信息处理,开始过滤掉一些持续的刺激,导致感官对这些刺激的敏感性下降。
这让我想起最近搞的若干次“死亡咖啡”活动,当死亡概念一遍一遍地经历的时候,我们的神经已经有些疲劳了。我可能不是更有勇气的面对死亡概念,而是对这些话题更僵硬与麻木而已。
在死咖带领人复盘表中,有一个词重复次数最多:
觉察
觉察这个词不仅仅是为了提醒我们在活动中保持专注,它更是一种抗衡感知疲劳的关键手段。当我们在按摩中受力时,身体其实是在提醒我们“你已经失去了某种觉察”,僵硬和麻木只是信号。只有通过有意识的觉察和放松,才能让身体从这种无感的状态中解放出来。
同样地,在“死亡咖啡馆”的环境中,我们讨论死亡、倾听他人的故事,次数多了之后,可能会像按摩中的感知疲劳一样,逐渐对这些深刻的、原本令人畏惧的主题感到麻木。不是因为我们变得更有勇气,而是因为在无意识中,我们失去了对细微感受的觉察。
要打破这种感知疲劳的循环,我们需要主动地培养对每一次对话、每一个故事、每一个情感的敏感度。就像在按摩中,你可以选择不抗拒疼痛,而是去感受身体的每一寸肌肉是如何在那一刻被激活。觉察,不是硬生生地去面对刺激,而是通过柔和的关注,找到每次感受中的新意。
这种觉察不仅适用于身体的按摩,也适用于心理和情感层面的按摩。只有当我们每次参与“死亡咖啡馆”时,都带着一种新鲜的眼光,去细细品味彼此的分享,才能防止自己在面对这些深刻话题时变得僵硬或麻木。
或许,觉察的秘诀不在于增加感官刺激,而在于减少那些过度重复的感受,允许自己每次都以新的状态去感知。这就像在按摩中,每一按下去的手法都不同,每一痛感背后隐藏的松弛,都是我们觉察的机会。
(这又让我想起临终陪伴志愿者的按摩技巧)
你看完这篇文章之后的对自己的“觉察”是什么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