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朋友和孩子发消息,有的过了一些时间。他们发消息解释了一下为什么没有快速回复我的消息。我其实没有太过在意回复过来的解释消息,我说:
你可以不回复我的消息。
我想这句话不光是对他们说的,其实也是说给我自己的。为什么我会不自觉地期待回复?为什么缺少回应会让我们感到不安?
沉默的陪伴
这让我想起孩子们有的时候彼此沟通的时候打开着视频或语音,一开就是若干小时,很多时候只是沉默连接而已。他们各自做着作业,看着视频,或只是躺在床上玩手机,偶尔交谈一句,更多时候是静默的共处。这种沟通方式,弱化了目的性,看似毫无效率,实际也毫无效率😂。
效率的权衡
但我们是否要追求效率?我觉得我们要可以追求效率,也要可以不追求效率。就如同《持续焦虑》中描述的重理智役自然追求效率的现代社会。我们得到效率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东西,比如深层次的归属感。
在这个过度连接却又普遍感到孤独的时代,我们似乎忘记了沟通的本质不仅仅是传递信息。每一条消息不必都有回应,每一次交流不必都有结果。当我们把每一次对话都看作需要立即回应的任务时,沟通变成了负担而非连接。也许,允许沟通中存在空白和停顿,才能让真正的理解有生长的空间。
"交易"!?
Keep reading with a 7-day free trial
Subscribe to 思维发条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