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看过一个有趣的观点:你要是想了解一个人,去 ta的宿舍里待5分钟就可以。我觉得你要了解一个人,在朋友车中的副驾驶位置,就可以更了解你的朋友。
记得罗素·贝尔克(Russell Belk)在《物品与扩展自我》(Possessions and the Extended Self)中表达,我们的物品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身份和个性。这就是为什么你可以去一个朋友家里5分钟就对ta更为了解。但你不觉得汽车更有趣吗?这东西就如同一次共同的旅行:
意外的真人秀:车内是即兴剧场,驾驶习惯(急刹频率)、路怒指数(骂人创意)、歌单切换速度(从周杰伦到贝多芬)全程直播真实人格。
方向盘的权力:当一个人拥有权力会如何面对坐在旁边人的请求?会如何面对前面加塞的汽车?如何面对道路的选择?
灰度中的规则:路上其实是无数灰度状态的选择,更保守还是更进攻?更熟练之后是否关注规则?有多关注?
还有车内空间的装饰与整洁程度……
但我其实认为最有趣的是,当你坐在副驾驶的时候提出一些建议,作为驾驶员的他是否能够改变(甚至是表演性质的)?因为这是在“权力明确”下的过程。
你会说表演也算啊,我想非常明确的说:
表演是改变的第一步。
起码演的过程,证明驾驶员是可以改变的。如果一次都没有发生过的话,如果开车习惯变成了所谓自我空间的坚持。这只能说明驾驶员不愿意改变,他更想坚持一些所谓的自己。但要小心,所谓的坚持,是否能听进去你日后对他的表达。
我们常说"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",但其实人性中最可贵的恰恰是改变的可能性。开车时的态度,某种程度上映射了一个人面对建议、批评时的包容度。当一个人坐在驾驶座上,他既是表演者也是真实的自己。这种双重身份下的行为选择,往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本质。
车厢就像一个微型社会,驾驶员要在保持自我的同时与他人协调。有的人会选择强势主导,有的人会倾听协商。这种平衡之道,不正是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难题吗?
因为在这个密闭的空间里,每个人都无处遁形,也无需伪装。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,副驾驶座位是认识一个人最好的观察位置。
如果你还有时间,看看我的另一篇文章,你可以了解我更多一些:
Keep reading with a 7-day free trial
Subscribe to 思维发条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