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开始学教练技术(Coaching)开始于2012,那个时候孩子才几岁。记得我疯狂学习教练技术恰恰是在孩子青春期之前的日子。最近和一些妈妈爸爸们聊天,谈到孩子的养育过程。我竟然发现我的一些思路和建议受到教练很多影响。正好是一个机会总结一下到底经历了什么?虽然不一定适用大家的情况,但也当成一份小小的礼物送给现在与未来的爸爸妈妈们。
如同在第三版《共创式教练》译者序部分的最后写的一样,感谢儿子这个小白鼠。所以,他遇到我这个爹,也不知道幸运还是不幸,哈哈。不管怎么说教练的套路用起来:
教练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,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:
同盟的关系
建立的同盟关系:教练和客户在探索阶段就开始建立他们的同盟关系。客户和教练都会被引入建立教练关系的过程中,客户会从这样的教练关系中获得最大的好处。在一段时间之后建立的同盟关系需要进行调整,并且要不断回顾。
集聚关系中的能量:教练关系区分于客户或教练。因为教练服务的能量储存在教练与客户的关系中,不在某个单独部分之中,教练和客户双方共同努力创建良好的教练关系最终会使客户获益,所以需要聚集能量到关系之中。
记得很久之前,我对孩子说:你遇到任何困扰的事情,要和我说。我可以帮你。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,我可是实打实的帮助过孩子。从面对女朋友的纠结,到一些兴趣班的选择,再到太晚没时间完成作业。这句话的背后其实就是同盟的关系。
客户(孩子)不是被教练(家长)所赋能的,而是被彼此的关系所赋能的。你可以想象这就是一个成长与孵化的容器,这个容器需要被设计与营造。用人话说的就是,孩子是否真心觉得你为了ta好?孩子的目标是否就是你的目标?孩子的痛苦你是否能感同身受?孩子是否接受了你的特点与方式(不认为是针对他的态度)?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状态。
对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同盟关系,我觉得有两个关键点:
影响同盟感的习惯和方式要调整
当然,这是双方的,长辈和小辈都可能要思考这些。不是有句话嘛,如果没有任何改变但又期望不同的结果是疯子。调整与改变是重要的,觉察可能是调整的铺垫。要注意,不要为了孩子的某些行为改变而调整自己,而要问问彼此同盟感的创建和保持需要有哪些改变。在行为其实是长出的枝叶,但同盟的关系其实是树苗的土壤和养分。
提前约定,话要提前说
有些孩子能够谅解父母的限制和期望,但很多情况需要父母把自己的限制和期望明确说一下的。比如限制方面:我就是一个要求高的人,我就是一个有什么都直说的人。期望方面:你期望我多说哪些?少说哪些?你最讨厌我经常提及什么?
提前说了之后,很多事情就不是一个针对个人的态度响应,而是一起需要面对的挑战。挑战是双方的,不是吗?需要互相谅解一下。
做到上面这两点其实同盟的关系就在逐渐形成,当然日常的沟通也有可能不停重新提及同盟的关系,或说一下我们提前约定一下等等。
第二件,深远影响亲子关系的其实就是……
好奇心
好奇的教练不一定了解所有答案。实际也上没有任何的线索来寻找答案。当好奇的时候,你就已经不再担当专家的角色了。取而代之的是,你与客户一起来寻找答案,与对方一起在他们的世界中探索,注意不要把自己的世界凌驾于他们的世界之上,就像通过一个好奇的孩子的眼睛观察他们的世界一样。
没有什么比一双好奇的眼睛更具有探索意义。因为我作为父母来说,不能总以专家的身份告诉孩子要干什么。我们陪伴不了他很久的。对于这个领域,我的法宝就是问孩子:
今天你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吗?
记得孩子开始说没什么有趣的事情,和昨天一样。但这样的回答满足不了我天天追问的问题,他逐渐把眼睛打开观察更多有趣的事情。你要知道,有趣的定义是主观的。它只是一个有趣的视角而已。
问了一段时间之后,孩子会反问我:爸,你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和我分享呢?在这个事情,千万不要说我没提醒过你哦。一个看到有趣的爹可以影响孩子,看到有趣的孩子一样能够影响爹。
第三个我给家长的小抄可能就是:
自己的责任感(少管)
记得孩子很小的时候,去剃头。理发师问我:您的孩子要剃一个什么发型?我说:你问他(指向孩子)。理发结束的时候,其实挺失败的发型。现在的孩子都爱美的不要不要的,非常不高兴。我对他说:这件事情,你能怪我吗?
自己要为自己负责任的。我不希望一直关注你,帮你承担责任。当我们的关注点在我们自己身上,而不是孩子身上的时候。孩子其实也会很放松的,因为做成什么样子自己担着就好。
恰恰是长期的责任感训练,让我们可以非常放心的让他去更远的地方学习与训练。而且他会形成一套自己的做事方式以及与世界的理解。
对于我们家长来说,管理的方式其实就是再次回到同盟的关系上。
总结一下
这些年用教练技术带娃的心得:建立同盟关系,让孩子真感觉到我们是站在他那边的;保持好奇心,天天问"今天有什么好玩的事";少管多放手,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;真正倾听,不急着给建议;聚焦可能性而非问题。
回想这段经历,我发现自己也在成长。教练技术不只是改变了我和孩子的关系,更改变了我看世界的方式。
其实,我们无法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,但能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父母。希望这些小小的心得能给各位爸妈带来一点启发。育儿没有标准答案,我们都在路上,一起加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