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父亲去世得早,直到婚后,才从老丈人那里暗中观察才学会了使用剃须刀的秘密:先用温水让胡须变软。
这个经历让我开始思考:为什么这些微小却关键的知识很少被正式传授?它们为什么像"内衣"一样,贴近我们的日常却几乎从不被讨论?
品味:被忽视的密码
读到Luca Rossi的《Taste vs Skills》后,我很共鸣。Rossi 认为职业成长取决于品味与技能的平衡。品味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好的,技能则让我们能创造出好的东西。
在追求效率的狂热中,我们可能过于关注可测量的技能,却忽视了决定上限的品味。高品味的人能够识别出更优雅的解决方案,不是因为他们更聪明,而是因为他们的感知阈值被重置了。
品味决定了感知阈值,就像锋利的刀改变了切菜体验。品味决定了我们能够感知到什么。
这种品味差异最明显地体现在那些我称为"原子性习惯"的微小行为中:
浏览器使用的方式
输入法的选择
快捷键的使用
记录笔记的习惯
这些微小习惯构成了高效人士的隐形基础,却因其看似琐碎而不被视为值得传授的知识。它们的单个价值似乎微不足道,累积效应却惊人。
结对工作吧
我认为结对工作是传递隐形品味的最佳方式。在ThoughtWorks时,结对编程让我感悟良多,这些微妙感觉几乎不可能从书本中学到。
结对(Paring)创造了一种无法逃避的沟通环境。当你与对方一起解决问题时,那些隐藏的原子性习惯自然展现——如何思考、沟通、细微的技巧。这些细节中蕴含的品味判断,只在紧密合作中才被传递。这样才能学到用温水剃胡须的隐性知识。
与AI大语言模型的交互我也觉得是一种现代结对体验。AI能观察你的思维模式并直接指出改进空间,不受社交压力影响,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品味反馈循环。
文章的最后提示词奉上(给哪些收费订阅的朋友们):请你扮演……
Keep reading with a 7-day free trial
Subscribe to 思维发条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