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布奇诺 → 拿铁 → 美式 → 手冲 → 不同产区的豆子、研磨粗细、水温、器具 → 埃塞豆子 → 随便产区的豆子 → 随便的美式 → 随便的饮料 → 尝试品尝水……
品尝水,其实也是一种游戏规则的重组。比如用不同的水,感受咖啡滤纸的味道;相同的滤纸,试试水源的区别;甚至直接去体会每一种水本身的特质。是的,玩得有点无聊,但也不失乐趣。
这就是我从“入门”到“放弃”的咖啡之旅。从一开始对味道的毫无感知(靠轰击才能注意到),到最终的毫无感知(反而愿意品尝一切)。现在,我依然喝咖啡,但咖啡只是咖啡,饮料也只是饮料。无所谓了,反正它们不都是味道吗?
后来,我参与了很多死亡咖啡馆,做了很多临终陪伴志愿服务。像是沉浸在一场充满浓郁味道的生命体验中,但渐渐地,我开始追求一种更朴素的生命感受。不是要“少一些味道”,而是放下对浓烈的执着,去体会平淡里那些被忽略的层次。
Keep reading with a 7-day free trial
Subscribe to 思维发条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.